有一次我問朋友,要做什么才能幫助留守兒童。他的回答是:捐錢。
提起幫助留守兒童,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捐錢,捐書包,建學校。
湖南衛視主持人李銳的經歷,也許能讓我們大家不一樣的思考。
李銳到湖南龍山做公益的時候,問孩子們想要什么兒童節禮物。
有個孩子跟他說:“村長,只要不是書包,啥都行,這個月我已經有三個了。”
留守兒童不要書包?確實有點顛覆我們平日的想象。
后來這個孩子告訴村長,他想要電飯鍋。因為他的父母在廣東打工,爺爺每天要上山砍柴做飯,腿已經摔傷了好幾次,如果有一個電飯鍋,爺爺就不用每天爬山砍柴了。
很多人知道留守兒童缺乏陪伴,只能做到捐書包,捐錢。很少真正關注,深度挖掘留守兒童的真正需求。
面對這個沉重的問題,我在網上搜索了留守兒童的相關消息。
其實大城市也存在隱形留守兒童。
孩子見不到白天上班的父母,晚上睡著后父母才到家。上班一族,多數選擇把孩子交給隔代長輩撫養。長輩大多寵溺孩子,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。科學育兒更難實現。
即使知道孩子需要什么,我們就給了嗎?
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,太多危險他們意識不到。
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,我國每年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意外死亡人數是20萬,而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不斷遞增。
據權威部門統計,未成年人危險發生概率,排在前三的分別是:受傷1/3;車禍1/12;在家中受傷1/80。
其中,兒童高空安全近年來備受關注。因兒童意外墜樓,涌現了一堆托舉哥,最美姐。然而,不是每一次事故發生時,都會有人剛好接住孩子。
家在孩子心里,就意味著安全。孩子很難意識到家里潛在的危險。冀安篩網認為,家是孩子的避風港,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的安全防護措施是基礎。
冀安篩網,二十四年潛心研發,只選用304不銹鋼,致力打造每一塊金剛網,把安全帶到每一個孩子的家庭。
在外打拼的父母,愿你們多陪伴和教育孩子。物質條件再重要,也比不上陪伴孩子成長時相處的喜悅。